原标题:妻守小家数十载 夫患“渐冻”心亦暖
——记海口市“文明家庭”李素萍一家
“这一份默默陪伴已经坚持了19年,只要他轻轻‘嗯’一声,我立刻从床上起来走到他身边。”准备流质食物、擦身、喂饭、端屎端尿、按摩、半夜数次帮忙翻身……自从2004年丈夫变成“渐冻人”后,李素萍一直守在丈夫身边寸步不离,毫无怨言地细心照顾,19年来日日如此。女儿在她的影响下从小也孝顺懂事,一家人相互鼓励、支持,用无怨无悔的陪伴经营着温暖小家,其家庭曾荣获海口市“文明家庭”称号。
悉心陪伴19载 无怨无悔显真情
“只要看到他有笑脸,我的一切辛苦付出都值得。”4月6日,59岁的李素萍像往常一般照顾着患病在床的丈夫,提起这19年的经历,她显得酸楚却又暖心。
李素萍和丈夫来自湖南,既是同乡也是同事。2002年,丈夫到海南支援粤海铁路建设,2004年李素萍也随他来海口安家。但好景不长,随后不久丈夫就感到手臂无力,四肢渐渐不听使唤,一直查不清病情。“他带病工作,到2009年春运,病情严重得走不动时,都是我搀扶着他去上班,春运结束后他才请病假到北京检查。”李素萍说,检查结果震惊全家,丈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,就是俗称的“渐冻人症”。2009年6月,丈夫完全失去行动能力,就连舌头都僵硬了,口腔也无法咀嚼。
丈夫瘫痪,家中顶梁柱轰然倒塌,李素萍独自一人扛起重担。为让丈夫营养均衡,她把粗粮、蔬菜等打成流质,一星期不重样;虽长年卧床,但李素萍坚持帮丈夫擦身、按摩。
走进她的家门,很难看出这是个被特殊病痛困扰了19年的家庭。房间整洁干净,地面一尘不染,家居用品摆放有序,电视柜上还摆着一家人的照片,其中一张是李素萍丈夫的单人照,他倚在海边栏杆上,迎风而笑……“他性格开朗乐观,虽然现在不能说话,但这19年来,我只要一看到他的笑脸,就觉得天大的事都不是事,只要他还活着或许就有希望。”李素萍说,起初医生曾说他这种情况估计很难支撑过5年,但她一直默默地陪伴丈夫坚持至今。
多方援助暖人心 重拾信心向未来
来海口二十余载,他们早已将这里当做第二故乡。这些年,给她最多温暖的就是工作单位和政府部门。“看着身体一向很好、工作热情极高的丈夫四肢渐渐不能动了,家里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付高昂的医药费,我们一度对生活产生了绝望。”李素萍回忆说,多年来,秀英区海秀街道金鼎社区的工作人员时常到家里嘘寒问暖,逢年过节都会上门看望慰问。
“我的房子原先有50多条裂缝,只要一下雨,雨水就往房间里渗,房子到处都发霉,让我很无助。”李素萍说,后来还是在秀英区住建局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把房子补好,这是实实在在的帮助。细说着多年来受到的帮助,她的心头暖暖的。
当时,她们唯一的女儿还在上大学,也需要不菲的费用。家里困难,懂事的女儿全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负担学费和生活费。如今,已经博士毕业的女儿在北京工作,时常电话问候父母,并利用假期时间回到海口探望照顾父母。
看着孩子争气懂事,李素萍深感欣慰,她目前最大的期望就是丈夫能够逐渐好转。“希望能以小家力量呼吁社会给予‘渐冻人’群体更多一点关怀。”她说道。(记者 周慧)